当前位置:首页贸易资讯市场动态 > 好声音 火腿都能做理财产品?

好声音 火腿都能做理财产品?

发布时间: 2012-12-07   作者:   来源: 中金网  
摘要: 好声音 火腿都能做理财产品?

  理财产品泛滥成灾,专家提醒谨防噱头陷阱

  中国好声音火腿门票

  据羊城晚报报道 前日,广州市民王先生收到一份 邀请函,上面显示某基金公司推出的投资项目为“中国好声音佛山演唱会基金”,收益来源为演出收益,半年预期收益率10%。“连"好声音"都能做成理财项目?”王先生对此深感惊讶。记者发现,近年来,理财市场规模急剧扩张,从艺术品、红酒,到普洱茶、手表,如今,连火腿、门票都成了理财产品。知名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,到今年前三季度,内地已发行的理财产品总面值已达12万亿。但随着理财产品规模越来越大,各类纠纷也层出不穷,“巨亏”“误导”“欺诈”等事件不时让投资者感到心惊。近日,某银行员工私卖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偿付本金的事件,更将理财产品推至信任危机的关口。

  怪象 好声音、火腿、门票都能做理财

  从普通的投资各类债券、票据、资本市场,到挂钩外汇、指数、大宗商品,再到风格另类的艺术品、食品、影视剧甚至碳排放权,发现,近年来,银行、证券、 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。

  李小姐近期登录网上银行发现,银行正热推一款挂钩火腿的理财产品,“怎么火腿都能理财啊?”据了解,这正是一家国有大行最新推出的首只投资发酵火腿的银行理财产品。

  今年4月,山东青岛一家银行向其私人银行客户推出了一款专属理财产品,用于影视投资,最低投入20万元起,就可以成为像《阿凡达2》这样大片的股东。

  某股份制银行曾于2007年8月率先推出国内首款与二氧化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,噱头十足,到期后却以低收益率甚至零收益率惨淡收场。

  产品 合约条款复杂如天书

  除了种类繁多,理财产品的合约设计复杂如天书,晦涩难懂的产品描述也让投资者“眼晕”,很多人基于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和对高收益率的追求而签下合约,最终在投资受损时才如梦初醒。而“被银行客户经理误导”“只报收益不说风险”“将理财产品说成存款”等行为,更成为理财纠纷投诉的焦点。

  风险1 另类理财产品玩噱头

  如果说理财产品另类化是银行、保险等金融机构玩的噱头的话,至少在出现问题时,投资者仍有主可寻。而各种打着银行、信托等正规金融机构旗号或是借渠道销售的一些其他类的理财产品,一旦出问题,更是让投资者欲哭无泪。

  以近期涉事的理财产品为例,就是某银行员工私售的私募股权产品,据媒体报道,产品管理方可能涉非法集资。“懂一点的人一看就知道风险很大。”一家银行资深理财专家分析说,该产品由一家担保公司担保,可抵押物却非常“不靠谱”,据称是 销售收益,“这种保证很虚,说明偿还能力很弱,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等,相当于企业在用很低的成本借钱”。

  还有银行人士指出,所涉产品并非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,而是一种私募信托,但该产品将“托管银行”写成“监管银行”有明显的误导嫌疑,令投资者相信银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。“投资者签约,等于是在和企业签约,而不是和银行。”

  风险2 第三方理财没人管?

  记者采访的银行人士承认,在理财产品销售中,不排除一线员工会采用一些有利于销售的说法而让投资者产生误会,但总体来说,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相对来说还是有保证的,而这种由企业推出的私募就很难说。

  监管的空白也被认为是理财纠纷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但正规机构有人监管,灰色地带却严重缺乏管理。“像央行、银监会对我们都管得很严,但那些第三方的理财却没有归口管理单位,反而野蛮生长,给整个理财市场都带来严重不好的影响。”有银行管理层无奈地说。

  风险3“事后管理”模式暗藏隐患

  对正规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“事后管理”的模式也有待商榷。有监管机构人士透露,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巨大,都属报备制,不是报批制,因此只要备案的理财品就可以发售,在销售过程中发生问题,监管部门才会介入调查和规范。

  有银行人士指出,某银行此次理财事件的爆发,对整个理财市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,也暴露出很多问题。“银行确实需自省和整顿,但总体来说,大部分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还是可信的,希望投资者不要丧失信心。”

Tags: 本文暂无Tags!

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,查看更多评论»

评论内容:
【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】
关于马洲贸易网 | 电子商务 | 技术支持 | 服务报价 | 联系我们
© 2011 21deal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
主办单位: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   靖江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
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苏ICP备13025694号

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322号

马洲贸易网 上海网警